最严重的错误是他引用孔子的那句话,那显露了张维迎不仅不理解儒学的特征,还彻底漏读了中国政治文化的要点。
凯恩斯的理论开启了采取财政扩张及相应社会产业政策的国家行为以提振(促进)经济增长的门径,这对(真正的)经济科学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在他那里,并没有陷阱。
可以说这是西腊陷于财政困境的最初诱因。于细微处,彰显经济正义,引导并约束、规范官员、民众专心致志去诚心办事、诚实劳动,去干事创业、安分守己、不巧取豪夺。如有用错或错用,这不能说是有什么凯恩斯(设)陷阱惹祸。将此用在经济方面延伸诠释,就是银根该紧缩处定紧缩,须宽松处必宽松,且紧缩、宽松皆有度。欧债危机与通常的通胀(或低收入高物价)、贫富差距恶化引发的危机不同,它是在(多国)地区高层次发展水平上缺失相应正确发展机制所引发的矛盾。
在欧盟欧元区经济处于相对欠发达或有较严重问题的国家还有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它们也危情不断。但究其本质,与其说是债务危机,不如说是欧盟欧元区在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暴发的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更为确切。公平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劳动和生产效率。
根据转变发展方式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正是在正确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这是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又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先行先试。
在此背景下提出科学发展观用以解决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从十三大报告的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既遵循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发展路径,但又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十六大关于协调发展的五个统筹包括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更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对外开放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尤其是经济增长由物质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来源: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到十四大报告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第一,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的困难条件下,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目标无法实施。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并作为现代化的具体阶段来推进,是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缩小和扭转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需要改革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实践证明,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不但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避免了其他国家的城市病,而且明显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些带动了全国的全方位开放。
因此改变三农的落后状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不仅来自于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还来自于发展观的科学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第六,是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特别是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央文件中的提法改变过多次。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来,他用温饱、小康、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使人民能够生动地、直观地认识和切身感受到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产业结构水准明显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并且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一是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二是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三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到2001年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相统一、相结合。
紧接着对苏南农村出现的乡镇企业,邓小平称为异军突起。这样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对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予以充分利用,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从1979年起,先是推进以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改革,从家庭财产和经营制度上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紧接着设立深圳等特区,开发开放沿海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五,是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就作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把它明确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各地纷纷建立开发区,大力度引进和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可归结为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和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成功,表明不采用西方经济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作为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十大宝贵经验之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十七大则明确提出了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要求。特别是强调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其重要路径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工作重心,现代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目标。
评论留言